青海日報消息,“離我們企業200米處的黃河再生鋁業公司為我們提供加工鋁型材所需的鋁水,就這一項,一年就能節約1.2億元?!鼻嗪t斬S鑫恒鋁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毅說。青海魯豐鋁型材公司位于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甘河工業園。2011年入駐青海省時,除了看重青海的電價和環境優勢,更重要的是甘河工業園現有電解鋁加工企業能滿足公司年產60萬噸鋁板帶材所需的所有原料。傅毅解釋,“直接用旁邊電解鋁企業的鋁水開展鋁產業的下游加工,不僅減少了物流成本,而且避免了過去鋁錠二次熔鑄后的加工過程,減少了物料消耗,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span>
電解鋁產業鏈延伸帶來的好處只是青海省發展循環經濟和產業集聚的一個縮影。一直以來,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成為限制青海省工業經濟發展的硬傷。為了改變這一局面,青海省不斷探索具有青海特色的工業經濟發展路徑。利用水力發電帶來的電價比較優勢,發展電解鋁、鐵合金等原材料產業;實施資源轉換戰略,發展循環經濟,通過打造三大工業園區,形成產業集聚發展;以“背靠資源、面向市場、橫向做大、縱向延伸”為基本發展思路,不斷延伸產業鏈,將現有粗加工產品逐步就地轉化為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最終實現從“資源富省”向“工業強省”的跨越。在這個過程中,產業的集聚和產業鏈的延伸,不僅逐步改善了青海省“原料在外”的產業格局,使得電解鋁等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而且原材料的“零”物流成本成為青海省招商引資中,吸引下游企業來青海發展的一把“利器”。
甘河工業園的青海際華江源實業有限公司利用旁邊紫金礦業的鐵精粉,能夠年產30萬噸高碳鉻鐵,正是這一原料優勢引來了青海省博鴻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產鉻系列下游產品,形成了冶金行業與化工行業的聯合發展的鉻化工產業園。同時,際華江源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煤氣還能為隔壁的青海貴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了生產甲醇所需的原料。
如今,曾經的電解鋁產業已向下延伸為鋁型材、鋁合金[有色商機:鋁合金密度]和鋁箔產品等多個系列;曾經的原鹽產業已壯大現在的鹽湖綜合利用一期、二期、三期項目;鐵精粉的省內供給,為鋼鐵產業發展創造了條件,使得昔日的一個西鋼已經發展為三個西鋼;工業園區中不少企業產出的PVC產品,為青海省下一步發展塑料制品等輕工產業提供了可能。在當前工業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加大的情況下,青海省上下游產業、企業之間的原料互為供給,企業抱團取暖,共渡難關,初步形成了產業一體化經營和融合發展的新格局。